血液透析

IVUS 血管內超音波

輔助中央靜脈支架放置的利器

大家還記得這個中央靜脈狹窄的案例嗎?

 

後來我們轉診病人到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接受治療,治療後只花了一個晚上就完全消腫了。(圖一)

圖一 中央靜脈狹窄 治療前後外觀

 

這位病人接受了中央靜脈包覆性支架的置放。使用的支架大小是13x50mm。(圖二) 

圖二 中央靜脈狹窄 治療前後血管攝影

 

之前有提到過,血管攝影是2D的圖像,有時候狹窄的嚴重程度會被誤判。

如果碰到要放支架,要放多大的支架、多長的支架,那是很困擾臨床醫師的,因為若放太小,有可能會發生支架脫落到右心房的事件;另外特別是在中央靜脈,如果沒有好好評估該用的長度,有可能會擋到重要的血管支流,也有可能會發生嚴重的併發症。

這個時候,使用血管內超音波 IVUS (intra-venous ultrasound) 來作為放置中央靜脈的支架,會更方便精準,醫師也會比較安心,比較不用擔心會不會出問題。

 

圖三 中央靜脈狹窄 治療前 IVUS

 

圖三是未放支架之前,IVUS 的影像圖。藍色範圍是左側無名靜脈被壓迫後的實際大小,綠色範圍是鄰近病兆沒有病變無名靜脈大小。

 

圖四 中央靜脈狹窄 治療後 IVUS

 

圖四是處理之後,藍色範圍是放了支架之後,狹窄被撐開的無名靜脈大小,綠色範圍是該處未放之前的大小。

 

圖三 中央靜脈狹窄 治療後使用 IVUS 再次評估

 

所以使用 IVUS,可以更精確評估狹窄的位置與範圍,有助於選擇適當的支架大小與長度,更可避免擋住重要的支流。

放好了支架之後,還可以再「巡」一下,看看支架有沒有放好,撐開的夠不夠大…有助於讓醫師的內心更踏實穩定一些。😂

IVUS 用於輔助中央靜脈狹窄的支架置放,健保並沒有給付,必需要自費。但是想一想,既然都花錢要放支架了,為什麼不讓支架放得更精準一點、更放心一點呢?

 

參考資料

 

 

Related Articles

Back to top button